春望

暖日晴薰草,清淮阔浸天。
地卑连远水,城废入春田。
目极风灯外,愁悬泪脸边。
人生苦多感,花柳自年年(以上《柯山集》卷一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远望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绪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愁苦。

前四句写景:温暖的阳光晒着青草,清澈的淮河水仿佛与天空相连。低洼的地势让远处的水面显得更广阔,荒废的城墙边已长出春天的庄稼。这里用"浸"字巧妙表现了水天相接的壮阔,而"城废"二字暗示了繁华逝去的沧桑感。

后四句抒情:诗人极目远望,看到风中摇曳的灯火,愁绪像挂在流泪的脸庞上。最后发出感慨:人生总是充满痛苦与感伤,但自然界的春花杨柳却年复一年地绽放新绿。这里"风灯"象征飘摇不定的命运,"花柳自年年"的"自"字特别有力,凸显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

全诗最动人的是这种矛盾感:春天本该是生机勃勃的,诗人却透过明媚春光看到了荒废与哀愁。就像我们现代人站在高楼看城市夜景时,既感叹灯火璀璨,又感到孤独迷茫。诗人用最普通的春日景象——青草、河水、城墙、花柳,道出了每个人都可能体会到的生命况味。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