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一首

身将抱瓮灌田畴,老大徒伤鬓已秋。
滞念生缘宁故我,济时及物勉前修。
勃磎行世终刚介,重惜尤人返自求。
塞马未尝矜得儁,湘猨不在较群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年人的自省与豁达,语言朴实却充满智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田园生活的选择
开头"抱瓮灌田"用老农浇菜的典故,暗示诗人主动选择简朴生活。他坦然接受年纪增长("鬓已秋"),虽有遗憾但不沉溺,展现出成熟之人对时光流逝的平和心态。

2. 处世态度的辩证
诗中体现两种智慧:一方面坚守原则("勃磎行世终刚介"指像山石般刚直),另一方面又懂得自我反省("返自求")。这种既坚持本色又不断修正的态度,正是中年人特有的清醒。

3. 得失观的升华
结尾用"塞翁失马"和"湘江猿猴"的典故,说明不因得失或他人评价而动摇。就像得到名马不必炫耀,独居的猿猴也不必和猴群比较,传递出超越世俗比较的豁达。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份"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从容。诗人像一位田间休息的智者,把半生阅历凝练成朴素诗句:既接纳生活的不完美,又保持精神独立;既认真对待人生,又不被成败束缚。这种在平凡中见深意的境界,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智慧的体现。

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