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江南春未半,已有子规啼。
独树花先落,高楼月易低。
吟成青玉案,游倦白铜鞮。
故国正戎马,苍茫望欲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早春时节,诗人独自漂泊在外的孤寂感受和对战乱中故乡的深深忧虑。

前四句写景:江南的春天还没过一半,杜鹃鸟就开始啼叫了(暗示时光流逝之快)。孤独的树上花儿早早凋落,高楼上看到的月亮也显得特别低垂(用"花落""月低"烘托孤独感)。这些景物描写都带着一丝忧伤。

后四句抒情:诗人说自己写诗写累了(青玉案指书桌),在外游玩也疲倦了(白铜鞮是马具,代指远行)。最揪心的是想到故乡正在打仗(戎马指战乱),遥望远方只觉得一片迷茫。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主旨:战乱让诗人有家难回,内心充满无助和忧虑。

全诗妙在把个人漂泊的孤独感(独树、高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戎马、故国)自然融合,用早春的景物反衬沉重的心情,语言清新但情感深沉。特别是"苍茫望欲迷"这个结尾,既写眼前景,又写心中情,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那种对家乡的牵挂和面对战乱的无力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