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星张宿角,又东西天远。
那得明珠慰微愿。
怕苍苔风雨,门掩春深,摧损了,去后桃花人面。
艳情留梦忆,忆唱回波,筝柱斜行拂金雁。
忆背玉虫釭,絮语吹兰,更忆到、枕函娇唤。
问何似、今番不相逢,便前度相思,也还堪遣。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刻骨铭心却难以圆满的爱情,用细腻的意象展现了相思之苦。全词以"回忆"为主线,分三个层次展开:

上片用天文意象起兴,"星张宿角"像牛郎织女星一样遥远,暗示相爱之人天各一方。"明珠"象征珍贵的心愿,却难以实现。后四句写现实困境:春雨打落桃花,紧闭的门扉,暗示爱情被现实阻隔,就像崔护"人面桃花"的故事般充满遗憾。

中片连用三个"忆"字,像电影回放般重现甜蜜过往:一起唱《回波词》的亲密,古筝上金雁装饰的细节,夜话时玉虫灯下的耳鬓厮磨,枕边温柔的呼唤。这些生活片段越美好,越反衬出当下的孤寂。

下片转入无奈的自问:既然今生不能再相见,那至少让往日的相思有个寄托吧?结尾看似洒脱,实则透出更深沉的痛苦——连相思都成了奢侈。全词像一封未寄出的情书,在记忆的碎片里辗转反侧,把"求不得"的惆怅写得缠绵悱恻。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