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郭皋旭的人准备辞官回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说郭皋旭多次计划回乡却总被耽搁,虽然当了个小官(广文指低微官职),但过得并不如意。"饱经世味"是说他在官场混久了,尝尽人情冷暖,现在只想赶快回家。"老傍时名狎少年"有点自嘲,说自己年纪大了还要和年轻人争名夺利,实在没意思。
中间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描写他的形象:戴着草帽(席帽),白发像雪一样堆在帽檐下,乘着青色布帆的船驶向家乡柘湖。这里用"白"和"青"的对比,既写实又很有意境。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精华:作者安慰朋友说,离开官场未必是坏事,你看家乡那万顷烟波,正等着你的渔船呢!把归隐生活写得充满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之美。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把一个中年人看透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写得特别真实。尤其是最后那个"待钓船"的画面,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