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茉莉花开的精致画面,用生活化的比喻让花香有了立体感。
上片像一组特写镜头:先拍茉莉花蕊的娇嫩("芳心点点"),再拉远展现月光下花影斑驳的走廊("碎月筛廊"),最后定格在女子晚妆时鬓发间点缀的茉莉——"凉约烟鬟"四字既写花的清凉感,又暗含女子约会的甜蜜。
下片更生动:把茉莉比作刚出浴的江南少女("玲珑小玉"),"窄袖轻衫"的比喻让花瓣有了衣袂飘飘的灵动。最妙的是结尾:花香已足够醉人,当它从女子摇动的纱扇里飘来时("秋罗扇底"),那种若隐若现的幽香更让人心驰神往。
全词就像用文字拍vlog:月光、花香、美人三个元素交织,不用直接说"多美",但通过"细朵惺忪"的慵懒花姿、"初试浴"的清新感这些细节,让读者自己感受到夏夜的美好。尤其"香已销魂"到"扇底闻"的递进,像香水的前调与后调,把无形的香气写得层次分明。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