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 其一

别馆初停骑,横塘更泛舟。
兰芳满南浦,翠羽覆春洲。
落日明渔火,微风引棹讴。
今朝泥行乐,那减习池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春日泛舟的悠闲时光,充满自然之美和轻松愉悦的氛围。

开头两句写诗人从临时住所出发,骑马来到水边,然后换乘小船开始游玩。"别馆"指临时住所,"横塘"是江南常见的水道名称。这里用简单的动作转换,带出郊游的兴致。

中间四句生动展现了春日水乡的美景:南岸开满芬芳的兰花,绿树覆盖着春天的沙洲。夕阳映照着渔船的灯火,微风送来船夫的歌声。诗人通过"兰芳"、"翠羽"这样精致的意象,配合"落日"、"微风"的日常景象,把视觉、嗅觉、听觉的感受都写活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今天这样在泥泞中寻欢作乐的体验,比起古代名士在习家池的雅集也毫不逊色。"习池"用典但不晦涩,指代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场所,诗人用这个对比既表现了当下的尽兴,又带着几分文人的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水彩画般呈现了春日泛舟的各个美好瞬间。诗人没有刻意追求深奥,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记录眼中所见、耳中所闻,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那份闲适与喜悦。最妙的是结尾处那种"平凡的快乐也很珍贵"的生活智慧,让整首诗在优美之外更添一份亲切感。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