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

农岂犹需我劝农,且从人意卜年丰。
喜闻布谷声声急,莫为催科处处穷。
父老来前吾语汝,官民相近古遗风。
欲知太守乐其乐,乐在田家欢笑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地方官(太守)下乡劝农民耕种的场景,但角度很特别——他不是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带着真诚的关怀和幽默感。

开头两句就很有意思:"农民哪需要我来劝种地?我只是顺着大家的心愿盼个好收成。"这里太守很谦虚,承认农民比自己更懂农业,他劝农只是表达对丰收的期待,而不是摆官架子。

中间四句像一组生动的画面:布谷鸟叫着催耕,太守却提醒"别因为官府催税让百姓更穷"。他把农民当长辈,说"父老们过来听我说",认为官民亲近才是好传统。这种平等对话的姿态在古代官员中很少见。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太守说自己的快乐源泉,就是看到田间农民的笑容。这完全颠覆了"官员享乐都在酒宴豪宅"的刻板印象,展现出一种朴素的为官境界——真正的快乐来自百姓的幸福。

全诗用大白话写成,就像在唠家常。没有生僻典故,只有布谷鸟、老农、田野这些接地气的意象。通过太守的视角,我们看到了理想中的官民关系:互相尊重、其乐融融。这种温暖的人情味,让这首劝农诗超越了普通公务诗,成为一首歌颂平凡生活之美的佳作。

江万里

江万里(1198年—1275年),名临,字子远,号古心,万里是其出仕后的用名。南康军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著名爱国丞相,民族英雄,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坛领袖,中国十三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与弟江万载、江万顷被时人和后世雅称为江氏“三古”或江氏“三昆玉”。创办的白鹭洲书院,千年来培养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状元,2700多名进士。任正式官职91种,三度为相;一生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直言敢谏,忧国爱民。其一生堪称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风范之楷模。江万里是江西著名的地方先贤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