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袁永之(书自阳朔寄来○袁名帙)

书到滇阴日,封题阳朔春。
同心虽异县,未面巳通神。
骏发高岑后,鸿裁晔寿新(永之近著皇明献实)。
伊予嗟暮耋,颙子掞天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袁永之的回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欣赏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书信传递情谊
前两句说"你的信从阳朔寄到云南时,信封上还带着春天的气息",用书信往来这个细节,展现虽然相隔两地,但友情通过文字在传递。就像现在虽然朋友不在身边,但收到对方寄来的明信片或快递时,还能感受到对方的气息。

2. 心灵相通
"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但还没见面就已经心灵相通"这两句特别动人。就像现在的网友,可能素未谋面却成为知己,说明真正的友谊不受距离限制。

3. 赞赏朋友才华
用"骏马""鸿雁"比喻朋友文采飞扬,特别提到朋友最近写了《皇明献实》这部著作。就像现在夸朋友"你的新书简直是大作",表现出对朋友成就的真心赞赏。

4. 年龄差异中的情谊
最后两句很温馨,作者说自己年纪大了,但依然仰慕年轻朋友的才华,期待他在朝廷大展身手。就像忘年交中,长辈真诚地为年轻朋友的成就感到高兴。

整首诗就像一封充满温度的手写信,没有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都是对友情的珍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在乎距离远近、年龄差异,而在于心灵的共鸣和相互的欣赏。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在今天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