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西竺新庵

阴阴林莽蔽西堂,树底停车巳自凉。
游倦客皆青眼老,吟多僧亦白髭长。
井窥天色沉秋日,城落帆痕曳夕阳。
行到野塘花欲谢,曲栏空倚木樨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幽深的寺庙景象,以及诗人在这里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写景:茂密的树林遮蔽了西边的佛堂,在树下停车时已经能感受到凉意。这里用"阴阴"形容树林的茂密幽暗,"自凉"二字巧妙传递出自然界的清凉无需人为。

中间四句写人:游客们因为长途跋涉显得疲惫苍老,连经常吟诗的僧人也长出了白胡子。诗人观察细致,通过"青眼老"(疲惫的眼神)和"白髭长"(花白胡子)这两个细节,生动展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接着描写从井中看天空倒映着秋日,城墙上帆船的影子拖曳着夕阳,用"沉""曳"两个动词让静态画面活了起来。

最后两句写感受:走到野塘边看到花将凋谢,只能倚着栏杆闻木樨花的余香。"花欲谢"暗示时光流逝,"空倚"二字透露出淡淡的惆怅,但"木樨香"又带来一丝慰藉。

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寺庙秋景、游人僧侣、自然光影巧妙融合,在宁静中透出时光流逝的感伤,最后用花香冲淡了这份忧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