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毗陵驿(古代驿站)停船等待朋友,但朋友迟迟不来的孤独场景。
开头两句写景:毗陵驿的河水哗哗流淌,诗人独自把船停在西城荒草丛生的地方。这里用"溅溅"的水声和"荒草"营造出荒凉寂寞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驿站的日常:官衙前马匹嘶鸣打破白天的宁静,城墙上的乌鸦在暮色中飞散;守门的小吏在秋夜里敲着梆子打更,卖酒的歌女忙着数钱。这些细节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了驿站白天到夜晚的热闹与市井气息。
最后两句点题:诗人听遍了晚钟声,朋友始终没来,只有一片孤零零的月亮挂在空中。这里的"疏钟"和"片月"形成强烈对比,钟声渐远暗示等待时间之长,而"空留"二字道尽失望之情。
全诗妙在通过驿站日常的热闹反衬诗人的孤独——周围越喧嚣,等待的寂寞就越深刻。就像我们现代人在热闹的咖啡厅等人,看着别人谈笑风生,而自己要等的人迟迟不来,那种滋味特别难受。诗人用月亮这个传统意象收尾,让这份等待有了永恒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