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①

上天下地极高深,幻化无踪何处寻。
山静白云归洞口,水清明月落波心(宋《京口耆旧传》卷三)。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这首诗是一首偈,类似于佛教中的咒语或者箴言。它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以表达一种超越世俗的高远境界和内心对清净的向往。下面我会逐句解析这首诗:

“上天下地极高深”:这句话描述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和深远的空间,可以理解为诗人向往无边无际的宇宙,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在这里,“上天”和“下地”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天和地,而是代表了世界的广阔和深远。

“幻化无踪何处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无常变化的认知,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实体可以追寻。在这里,“幻化”是指变化无常的事物,“无踪”则表达了无常变化的本质,即一切都在流动,没有固定的形态或存在方式。

“山静白云归洞口”:这句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象,白云归隐于洞口,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可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山静”和“白云归洞口”都是诗人用来表达内心向往和追求清净境界的象征。

“水清明月落波心”:这句话描绘了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明亮的月亮,月光随着水波荡漾。这个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清澈的感觉,象征着内心的纯净和明亮。诗人可能通过这个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对清净境界的体悟和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天地、自然景象以及内心的体验,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和对清净境界的向往。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来传达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哲学思想。

诸葛赓

诸葛赓(九九三~一○七七),字君俞,号熙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官英州真阳、湖州德清尉,饶州乐平主簿,宣州旌德、抚州宜黄令。年六十四告老,以太子中舍致仕。神宗熙宁十年卒,年八十五(《京口耆旧传》卷三)。今录诗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