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房公马》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通过儿童对一匹马的深厚情感,折射出人们对已故房公的怀念。
诗中先描绘了儿童精心照料房公留下的马匹:用升斗量着喂马吃的糗粮(炒熟的干粮),亲手割来新鲜的草料,孩子们争相照顾这匹马。马儿也通人性,见到孩子们就欢快地小跑过来。这里"连钱"指马身上钱币般的花纹,"蹀躞"形容马儿轻快跑动的样子。
最动人的是后半段:孩子们不仅喂饱马儿,还在马前焚香哭泣。他们对着马儿流泪,其实是在思念马的主人房公。最后一句提到"鲍氏骢",是用东汉鲍宣的典故(他因正直被罢官,离任时百姓连他的马都舍不得),暗示房公也是同样深受爱戴的好官。
全诗妙在"借马思人"——不直接写房公多受爱戴,而是通过孩子们对马的态度,自然流露出百姓对房公的深情。就像我们现在看到逝者生前养的宠物会触景生情一样,这种情感表达特别真实动人。诗中儿童与马的互动充满生活气息,让这个纪念故事显得格外亲切。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