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赠诗,写给他的朋友刘禹锡(字梦得,字乐天是刘禹锡的号)。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首句“荣辱升沈影与身”,意思是指人生的荣辱起伏都像影子一样,与身体紧密相连,这里描述了人生的起伏不定。诗人接着说“世情谁是旧雷陈”,表达了对真正理解自己、与自己交情深厚的旧友的渴望。这里“雷陈”指的是西汉时的好友雷义和陈遵,诗人借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诗人借用了古人鲍叔牙和曾参的故事,鲍叔牙重义轻财,曾参则以守信著称。这里诗人表达的是自己渴望像鲍叔牙那样受到真挚的友谊,也希望自己能够像曾参一样,保持高尚的品德。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品德的期待和对自己为人处世的自省。
接着,“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诗句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的画卷。山峦在白楼边显得暮色苍茫,而潮水则在滨海的野塘中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这里既有秋天的萧瑟感,又有春天的希望感,诗人或许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过去和未来的不同心境。
最后,“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诗人感慨自己在年老时遇到美好的景物,反而增添了一丝惆怅。诗人身处两地,思念着朋友,心情复杂。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生的起伏、友情的珍贵、自然景象的变换以及诗人自己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