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一百四十

太湖七十溇为墟,三泖圆斜各有初。
耻与蛟龙竞升斗,一编聊献郏侨书⑴。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己亥杂诗 其一百四十》。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龚自珍的作品,出自他的《己亥杂诗》系列。这首诗描绘了太湖周边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独特观点。

首先,诗的前两句“太湖七十溇为墟,三泖圆斜各有初。”描述的是太湖的景象。这里的“太湖七十溇为墟”,描述了太湖周边有七十多个溇(指的是低洼的地方或者小河浜),这些溇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会变得空旷荒凉。“三泖圆斜各有初”则是在描述三泖(太湖附近的一处地名)的水面形态,不论是圆形的还是斜形的,都有它们最初的形态。这两句诗描绘了太湖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和生活的变迁。

接着,诗的后两句“耻与蛟龙竞升斗,一编聊献郏侨书”,则转向了表达作者的人生哲学。这里的“耻与蛟龙竞升斗”,可以理解为作者不愿意像蛟龙一样去争斗权势和地位。“升斗”在古代也用来比喻地位和权力的大小。而“一编聊献郏侨书”则是在表达作者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通过书籍来传播和分享。这种分享不是出于争夺权力的目的,而是出于一种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作者不愿意去追求权势和地位,而是更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通过书籍来分享给社会。这种淡泊名利、热爱知识、乐于分享的精神,是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所在。希望这样的解释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