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菱溪石歌
滁州信至诧双石,云初得自菱水滨。长篇称夸语险绝,欲使来者不复言。
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麒麟才生头角异,混沌虽死窍凿存。
琅邪之郡偏且僻,得石固可骇众观。予尝飞帆入震泽,穷探异境登龟鼋。
居民百户石为业,日夜采琢山不贫。山前森列战白浪,犹似万百铁马群。
雨昏浪打岁月古,千株万穴僵复奔。自嗟才力本衰弱,安敢抵敌为之文。
况兹出产极易致,乡俗见惯不甚尊。彼以至少合贵重,胡为久弃如隐沦。
偶逢积识见奖拔,众目今乃称奇珍。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
立于新亭面幽谷,共为澡刷泥沙痕。凉泉下照嘉树阴,翠影澄澹留烟云。
褒以篇章绘缣素,积岁汨没一旦伸。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于穷津。
世人爱憎逐兴废,使我吟叹伤精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块石头的故事,但背后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人收到朋友从滁州寄来的信,说在菱溪边发现了两块奇特的石头。朋友用夸张的语言形容石头多么罕见,还画了图挂在墙上,看起来确实很特别——像刚长角的麒麟,又像被开凿过的混沌神兽。滁州本是个偏僻地方,能出这种石头确实让人吃惊。
诗人回忆起自己游历太湖时的见闻:当地百姓靠采石为生,山前布满石头,像千军万马的战场。这些石头经历风吹雨打,有的倒下有的滚动。相比之下,菱溪这两块石头其实很普通,太湖边的石头比这壮观多了。但为什么这两块突然被当成宝贝呢?
关键在于"伯乐效应":石头本身并不特别,但因为遇到有眼光的人("高贤")赏识,突然身价百倍。人们用大车运它们,建亭子展示,还写诗画画来赞美。诗人感慨:同样的东西,没人赏识时就默默无闻("终古弃卧于穷津"),有人抬举就变成珍宝("众目今乃称奇珍")。
最后诗人感叹:世人总是跟风追捧,今天爱这个明天捧那个,这种势利的现象让他感到悲哀。这就像现实中,很多人和事物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别人的评价,而非本身的价值。
全诗用石头比喻人才和事物,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应该由别人的眼光决定,同时也在讽刺社会上盲目跟风的现象。语言生动,把石头写得像有生命的战士,最后落到对现实的思考,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