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一下又有日字)晚闻鸟声

晚来林鸟语殷勤,似惜风光说向人。
遣脱破袍劳报煖,催沽美酒敢辞贫。
声声劝醉应须醉,一岁唯残半日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傍晚时分,诗人听到林中鸟儿啼叫时的有趣联想。全诗用拟人手法,将鸟鸣声转化为对诗人的热情劝告,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傍晚林间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仿佛在惋惜即将消逝的春光,急着要把这份惋惜说给人听。这里把鸟鸣拟人化,显得特别生动。

中间四句是诗人对"鸟语"的幽默回应:鸟儿们像是在说"快脱掉你的破袍子吧,天气暖和啦",又像在催他"别舍不得钱,快去买点好酒喝"。诗人用开玩笑的语气说,自己虽然穷,但被鸟儿这么热情地催促,也不好意思推辞。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鸟儿的声声啼叫就像在劝人及时行乐——春天就剩最后半天了,该醉就醉吧!这里既带着对春光流逝的淡淡惆怅,又透露出洒脱的生活态度。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暮春鸟鸣,写得像老友劝酒般亲切热闹。通过人与自然的对话,传递出"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生活智慧,读来轻松有趣又耐人寻味。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