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八月九日右司马曾公见邀为前重阳之会时黎秘书加秩陆山人及舍弟南还同探韵得秋字
闰双菊色淡烟浮,华省清尊烛下游。
郢曲从来称寡和,燕歌何幸接名流。
酒徒颇似高阳日,归客犹逢碣石秋。
秘馆金绯吾党羡,却令羸马恋并州。
郢曲从来称寡和,燕歌何幸接名流。
酒徒颇似高阳日,归客犹逢碣石秋。
秘馆金绯吾党羡,却令羸马恋并州。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这首诗是描述一个秋日聚会的场景,时间是在闰八月九日,地点似乎是在一个官府或者类似的场所。右司马曾公邀请了许多人来参加这个聚会,其中包括诗人和一些朋友。当时正值重阳节前夕,人们有赏菊的习惯,因此诗中也提到了菊花。
首句“闰双菊色淡烟浮”,描述了聚会的场所和环境。因为是闰年,菊花颜色淡雅,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第二句“华省清尊烛下游”,描绘了聚会场面的情景。“华省”可能是指官府,“清尊”是酒的雅称,“烛下游”则暗示了夜晚的聚会。
第三句“郢曲从来称寡和”,提到了音乐。这里的“郢曲”可能指的是高雅的音乐作品,而“寡和”则表示这种音乐高妙,不是每个人都能附和的。
第四句“燕歌何幸接名流”,进一步描述了聚会上的人物。“燕歌”可能是指一种歌舞表演,“接名流”则表示诗人很荣幸能与这些杰出的人物一起欣赏表演。
第五句“酒徒颇似高阳日”,描述了聚会上的饮酒场景。“酒徒”指的是喜欢喝酒的人,“高阳日”则可能指的是大家饮酒欢畅的时刻。
第六句“归客犹逢碣石秋”,则提到了聚会上的客人中有些是从远方归来。“碣石秋”可能暗示了秋季的旅途或者归途中的景色。
最后两句“秘馆金绯吾党羡,却令羸马恋并州”,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聚会的感慨。“秘馆”可能是指聚会所在的场所,“金绯”可能指的是官服,暗示了在场的一些人是官员。“吾党羡”则表示诗人羡慕他们。“羸马恋并州”则可能表示即使是一匹疲惫的马也会因为留恋并州(一个地方名)而徘徊,暗指诗人对这个聚会的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聚会的美好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聚会的珍视和留恋。通过描述环境、音乐、饮酒、归客等元素,展现了聚会的热闹和温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