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秋日同游会龙山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的对比,表达了对盛世光景的珍惜之情。
首联"点染苔痕石径延,名山来访大江边"像一幅水墨画:长满青苔的石阶蜿蜒向上,诗人来到这座临江的名山。用"点染"二字生动展现了苔痕斑驳的石阶,暗示这里人迹罕至。
颔联"千寻古木柯相荫,一代繁华事已迁"形成强烈对比:参天古树依然枝繁叶茂,但曾经的繁华盛景早已消逝。古树的永恒与人事的短暂形成反差,引发历史沧桑感。
颈联"劫火堪悲燃晋寺,吾侪何幸值尧年"情感转折:前句哀叹古寺毁于战火,后句庆幸生在太平盛世。"尧年"这个典故代指治世,表达了诗人对当下安定生活的珍视。
尾联"云台槛外霜风起,犹报苍州遍管弦"最富意境:站在高处感受秋风凛冽时,却听见城中传来阵阵乐声。这个画面既点明秋游时令,又以"管弦"之声烘托太平景象,给人余韵悠长之感。
全诗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苔痕石径与名山大江、千年古木与短暂繁华、悲凉历史与盛世欢歌,最终在霜风与管弦的交织中,传递出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感恩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山水之美,又能体会历史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