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学士兄筑室南山拒梗峰下,与西山相对。因生日,以词见意)

一水如绳,两山如翼,绿野如绣。松院干霄,筠庄枕浪,揽尽溪山秀。水南水北,竹舆兰棹,来往月宵花昼。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
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丹鼎夜寒光透。唤取云英,炼成石髓,日月齐长久。烦君挟我,朝元真阙,两翼羽轻风骤。此时看,小茅峰顶,有云贯斗。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画卷,同时融入了对修仙长生的浪漫想象,整体风格飘逸洒脱。

上阕用"一水如绳,两山如翼"这样生动的比喻,勾勒出南山拒梗峰与西山相对的地理格局。绿野如锦绣,松树高耸入云,竹林倒映水中,将溪山美景尽收眼底。人们乘着竹轿、划着兰舟,不分昼夜地往来其间,营造出闲适自在的生活氛围。最后用"大围小有"(传说中仙人的居所)的反问,暗示这里就是人间仙境。

下阕转入神话想象。说拒梗峰是仙人炼丹成功、羽化登仙之地,丹鼎的寒光至今可见。词人幻想召唤仙女云英,炼就长生不老的石髓,与日月同寿。更浪漫的是,他邀请友人一同乘风飞升,直上仙宫。结尾处小茅峰顶云气贯日的景象,将这种飞升成仙的畅想推向高潮。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真实山水与神话传说巧妙融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超脱尘世的向往。词人没有直接说这里多美,而是通过"来往月宵花昼"的生活画面和"两翼羽轻风骤"的飞升幻想,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份令人心醉神迷的仙境魅力。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