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干李春江先生致鲁国左相而归先生昔贰泉郡予方髫年在诸生中最荷奖识展拜感旧情见乎辞
登堂欢宴挹冲襟,为问先生迩在林。
晚爱溪山轻相印,日邀里族费家金。
门前流水心俱远,市里嚣尘迹自深。
却忆受知童子日,徒然长大祇如今。
晚爱溪山轻相印,日邀里族费家金。
门前流水心俱远,市里嚣尘迹自深。
却忆受知童子日,徒然长大祇如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童年时受恩师李春江赏识的感怀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师生情谊和人生感慨。
前四句描绘了师生重逢的场景:作者登门拜访退休归乡的李先生,看到老师晚年过着寄情山水、与乡邻共乐的闲适生活。"轻相印"说明老师淡泊名利,"费家金"则体现老师慷慨好客的性情。
后四句形成鲜明对比:门前清澈的溪水象征老师高洁的品格,而市井的喧嚣暗示官场俗务。最动人的是结尾两句——作者想起童年受老师赏识的往事,如今长大成人却自觉成就有限,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恩师的感激与未能成才的惭愧。
全诗通过"溪水"与"嚣尘"的意象对比,既赞美了老师淡泊明志的品格,又流露出作者对纯真童年的怀念。最可贵的是那份真挚的师生情:老师当年赏识孩童的慧眼,学生成年后仍铭记于心。这种跨越时空的知遇之情,正是中国传统师生关系的动人写照。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