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个文人创作时的纠结状态,读起来就像在看一场"写诗困难户"的直播。
开篇"信笔涂鸦字不齐"就像我们现代人发朋友圈前删删改改的样子,想写诗却总不满意。那些没标题的零散诗稿,就像手机里一堆没想好文案的草稿照片。
中间四句特别有画面感:心里痒得像喝多了酒,手抖得像要请笔仙(降乩是古代扶乩占卜)。憋不出句子时连墙缝里的书虫都翻出来找灵感,天没亮就跟着邻居家的鸡一起哼哼唧唧地苦吟。这种创作焦虑,跟现代人熬夜赶方案、憋文案的状态一模一样。
最后两句是自嘲式谦虚:虽然觉得自己和古代才子龙褒水平差不多(其实可能差很远),但根本不敢让书童把自己的诗收进包里带出门。这种"觉得自己行又怕丢人"的矛盾心理,就像现在很多人写了文章却不敢发朋友圈的心态。
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把文人那点小矫情写得活灵活现,让人看到古代才子也有和现代人一样的创作烦恼,特别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