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离开家乡去洛阳,途经郑州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路上的景物和仪仗的描写,表达了复杂的心情。
前两句"去国虽伤别,乘轺尚及春"是说虽然离开家乡让人伤感,但好在赶上了春天出发,马车行进在美好的季节里。这里用"伤别"表达离愁,又用"及春"来稍作安慰。
中间四句描绘了路上的景象:"荥风清翼盖"写郑州一带的风轻轻吹动车上的帷幔;"巩树绿迎人"写路旁巩县的树木绿意盎然,好像在欢迎行人;"后队金铙响"写队伍后面响亮的铙钹声;"前驱隼旆新"写前面崭新的旗帜。这些描写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暗示了官员出行的排场。
最后两句"衰怀无丽赋,何以诧西宾"是自谦之词,说自己心情低落写不出好文章,拿什么来让洛阳的朋友们惊叹呢。这里的"西宾"指洛阳的朋友,因为洛阳在郑州的西边。
整首诗的特点在于:
1. 用春天的美景反衬离愁,形成情感上的对比
2. 通过视觉(绿树)、听觉(金铙)、触觉(清风)多角度描写旅途
3. 结尾的自谦其实暗含对自己文采的自信
4. 在离别的伤感中又透露出对前程的期待
这种将个人情感与旅途见闻相结合,既写景又抒情的写法,让诗歌显得真挚动人。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