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 其三
客到疑参薝卜林,此中禅悦味深深。
清阴敝院重重盖,凉雨连宵滴滴金。
只许为薪烹石鼎,休教作饵点鱼砧。
拈花微笑吾无隐,妙悟真堪破积沈。
清阴敝院重重盖,凉雨连宵滴滴金。
只许为薪烹石鼎,休教作饵点鱼砧。
拈花微笑吾无隐,妙悟真堪破积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的秋日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赏花品茶的闲适心境。
前两句写客人来访时仿佛误入了香花遍地的禅林,暗示木犀花(桂花)香气浓郁,让人联想到佛门清净之地。"禅悦味"既指花香,也暗喻心灵获得的宁静愉悦。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勾勒环境:桂花树荫像层层叠叠的伞盖遮住院落,夜雨打在金黄花蕊上滴滴作响。诗人说这些桂花只适合当柴火煮茶(石鼎指茶炉),别拿来当鱼饵——通过这种看似随意的调侃,展现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就像佛祖"拈花微笑"的禅宗公案一样,诗人敞开心扉与友人交流,在赏花过程中获得顿悟,化解了心中积郁。全诗将桂花、夜雨等寻常景物与禅理自然融合,在闲适氛围中透露出超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