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罗浮山

罗浮元不是罗浮,自是道家古蓬丘。
弱水只知断舟楫,葛仙夜偷来惠州。
罗浮山高七万丈,下视日月地上流。
黄金为桥接银汉,翠琳作阙横琼楼。
不知何人汗脚迹,触忤清虚涴寒碧。
天遣山鬼绝凡客,化金为铁琼为石。
至今石楼人莫登,铁桥不见空有名。
玉匙金龠牢锁扃,但见山高水冷冷。
我欲骑麟翳鸾凤,月为环佩星为从。
前驱子晋後安期,飞上峰头斸丹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的神秘与壮美,同时融入了道家神话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

1. 开篇点题:罗浮山不是普通的山
诗人说罗浮山并非凡俗之地,而是道家传说中的仙山“蓬丘”。这里提到“弱水”(传说中连羽毛都浮不起的仙河)阻隔凡人,但葛洪(葛仙)却能夜渡惠州,暗示罗浮山与修仙之人的特殊联系。

2. 夸张描写:山之高与仙境之美
诗人用夸张手法写罗浮山高耸入云(“七万丈”),仿佛能俯视日月流转。山中仙境般的景象——黄金桥、银河水、翠玉楼阁,充满奇幻色彩,让人联想到天上宫阙。

3. 转折:仙境被凡人破坏
可惜有人(“汗脚迹”暗指俗人)玷污了这片清净之地,导致天降惩罚:金子变铁,美玉化石头,仙境不再开放。铁桥消失、石楼难登,暗示凡人无法再触及仙缘。

4. 诗人的幻想与无奈
最后,诗人幻想自己骑着神兽(麟、鸾凤),以星辰为装饰,由仙人(王子乔、安期生)引路,飞上山顶炼丹求仙。这既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渴望,也暗含现实无法如愿的怅惘。

核心思想
诗人借罗浮山的传说,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山中曾有的辉煌与如今的冷清形成对比,暗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语言瑰丽奇幻,既有神话色彩,又透露出淡淡的失落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美。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