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新林先寄府尹安中尚书用李白寄杨江宁韵二首 其二
休居尚蒙禄,愿赴兴龙期。
况此孱病姿,感公久嘘吹。
相望止百里,株坐徒倾思。
呼僮刷鹤羽,驾言别清池。
往将投新林,新林有高枝。
仰听鸾凤音,轧轧如抽丝。
穷阴欲雪天,燕雀无声时。
接物伸(道光本作生)妙理,运心广真悲。
如何持一杯,要我百篇诗。
况此孱病姿,感公久嘘吹。
相望止百里,株坐徒倾思。
呼僮刷鹤羽,驾言别清池。
往将投新林,新林有高枝。
仰听鸾凤音,轧轧如抽丝。
穷阴欲雪天,燕雀无声时。
接物伸(道光本作生)妙理,运心广真悲。
如何持一杯,要我百篇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名叫安中尚书的官员朋友的,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体不好但仍想为国家效力的心情,同时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感恩与决心(前六句): 诗人说自己虽然在家休养还拿着朝廷俸禄("休居尚蒙禄"),心里却渴望能抓住为国效力的机会("愿赴兴龙期")。尽管身体虚弱多病("况此孱病姿"),但很感激朋友一直鼓励自己("感公久嘘吹")。虽然两人相隔只有百里,但自己只能呆坐着思念对方("株坐徒倾思")。
2. 启程与期待(中间六句): 诗人让仆人准备好仙鹤(象征高洁),告别清净的生活环境("驾言别清池"),准备前往新林这个地方。他期待在那里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新林有高枝"),听到贤者的声音("仰听鸾凤音")。在寒冬将雪的寂静时刻("穷阴欲雪天,燕雀无声时"),暗示这是一个需要坚持的艰难时期。
3. 人生感悟(最后四句): 诗人思考待人接物的深刻道理("接物伸妙理"),并希望通过开阔心胸来传播真诚的悲悯("运心广真悲")。最后用轻松的语气说:朋友怎么只拿着一杯酒,就想换我写一百首诗呢?("如何持一杯,要我百篇诗")这里既有对友情的调侃,也展现了诗人的才情。
诗歌亮点: - 用"鹤羽""鸾凤"等意象展现高洁志向 - "燕雀无声时"生动描绘了寒冬的寂静氛围 - 结尾的玩笑话让严肃的主题变得亲切 - 全诗在表达报国志向的同时,也透露出文人特有的幽默感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一个病弱文人依然心系国家、珍视友情的赤诚之心,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