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面对美好事物时那种无法自拔的迷恋,以及试图摆脱却反复陷入的纠结心理。
前两句说:明知美好的事物(尤物)会让人动情,但哪怕只看一眼,都会觉得自己的理智不堪一击。就像人遇到特别心动的事物时,明知不该沉迷,却控制不住地深陷其中,甚至觉得为此付出代价也心甘情愿。
后两句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曾经以为用佛家的道理(禅机)能治好这种"心病",就像找到了解药一样。但刚把旧的执念消除,新的迷恋又立刻冒出来——就像野草刚锄完,一场雨后又长出新芽。这里写出了人性中反复挣扎的无奈,说明有些情感就像慢性病一样难以根除。
全诗用"病"作线索,把人对美好事物的贪恋比作一种会复发的顽疾,既真实又带着点自嘲。没有说教,而是诚实展现了人在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拉锯战,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那些"明知不该却忍不住"的时刻。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