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栖贤法兄奉怀本师老人韵

双锡香岩望又虚,柏林回忆侍巾初。雁翎各散予偏远,狮乳同餐尔自馀。

五石城边音寂寂,万松坪下步徐徐。会须连袂依霜鬓,未必罗浮剩旧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对师父和同门师兄的深切思念,以及修行路上的孤独与期盼。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时空的阻隔(前四句)
- "双锡香岩望又虚":师父的禅杖(锡杖)曾经在香岩寺出现,如今却再也看不到了,暗示师父已离去。
- "柏林回忆侍巾初":想起最初在柏林寺侍奉师父的时光,充满怀念。
- "雁翎各散""狮乳同餐":用大雁四散比喻同门分离,用幼狮共饮母乳比喻曾经一起受师父教导,现在各自修行。

2. 修行路上的孤独(中间两句)
- "五石城边""万松坪下":描写自己现在修行的地方,环境幽静但寂寞,脚步缓慢(暗示修行不易)。
- 通过"音寂寂""步徐徐"的叠词,强化了孤独感和修行时的专注状态。

3. 对重聚的期盼(最后两句)
- "会须连袂依霜鬓":渴望有一天能挽着师兄的衣袖,一起侍奉白发苍苍的师父。
- "未必罗浮剩旧庐":担心师父曾经住过的罗浮山旧居是否还在,暗含世事变迁的感慨。

全诗用平实的修行场景(锡杖、柏林寺、松坪)和生动的比喻(雁群、幼狮),把对师门的思念写得既含蓄又深沉。最后两句的"霜鬓""旧庐"尤其动人,既怕师父老去,又怕物是人非,把修行者柔软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