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展现了穷苦读书人和自然生灵在寒冬中的艰辛。
开头用蚂蚁和大雁作对比:蚂蚁连秋天衣服都没有,大雁虽然天生有羽毛,但都在为食物发愁。大雁冻得叫声凄厉不停,蚂蚁冷得腿脚僵硬走不动路——这些自然现象其实都在暗指人的处境。
后四句直接描写读书人生活:诗人自己埋头苦读到太阳下山,老仆人催着吃早饭(说明他熬夜读书到天亮)。孩子读书入迷叫不来,桌上的咸菜面都放凉了。这里藏着心酸:读书人清贫到只能吃咸菜面,专注学问却连热饭都顾不上吃。
全诗妙在把自然界的生存困境和读书人的清苦生活联系起来,让人感受到:无论是动物还是读书人,在严酷环境下坚持都很不容易。诗人没有直接抱怨,而是通过这些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寒门学子的坚持与艰辛,有种"苦中作乐"的坚韧感。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