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答内人狱中有寄(己亥)

盛年不惜别,客久始怀惭。
我非蓬蒿人,江湖遂屡淹;
况复避豺虎,谁能解征衫!
孤雁自西来,仿佛堕书函;
书中寄珍重,书外泪重缄。
恍中秀,吞声写素缣;
卿今陷虎穴,双鱼何从探!
珊珊魂魄来,关河谅非谙。
棘林魑,骨肉各生嫌;
徲子亦囊头,狼狈形影兼。
忆我初行役,兵戈未戒严;
驱驰悲九折,辗转岁华添。
白云空缭绕,长此伤乌衔;
水鸥虽忘机,安得比鹣鹣!
名教自束躬,柔情非所耽;
怜卿持门户,鼎俎心已甘!
丰狱有埋剑,紫气若烟炎。
莫邪独掩抑,干将惨不铦。
神物庶终合,造化焉能歼!
生当挽鹿车,死当驾云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丈夫写给狱中妻子的深情家书,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愧疚和对现实的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命运的控诉,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第一部分:愧疚与无奈(开头到“书外泪重缄”)
- 诗人说自己年轻时不懂珍惜离别,直到在外漂泊多年才感到惭愧。他本是有抱负的人,却因现实所迫(躲避战乱/迫害)不得不长期流浪,连衣服都破旧不堪。
- 突然收到妻子的信(像孤雁带来的书信),信中妻子叮嘱他保重,但诗人能想象妻子写信时一定泪流满面(泪重缄)。

第二部分:担忧与痛苦(“恍中秀”到“狼狈形影兼”)
- 想到妻子身处险境(虎穴),诗人痛苦得说不出话。他担心妻子不熟悉远行路线,魂魄来相会时可能迷路。
- 描写狱中可怕景象(棘林魑魅),家人也因此产生隔阂。孩子也遭了殃(囊头可能指被捕),全家处境狼狈。

第三部分:回忆与自责(“忆我初行役”到“安得比鹣鹣”)
- 回忆当初离家时还没这么乱,这些年辗转奔波,时间飞逝。看着白云飞鸟,感叹自己不如鸥鸟自由,更比不上传说中永不分离的比翼鸟(鹣鹣)。

第四部分:深情与信念(“名教自束躬”到最后)
- 诗人说自己被礼教约束(重视名节),但不代表没有柔情。他感动妻子为家庭付出(甘愿像鼎俎般承受煎熬)。
- 用宝剑比喻夫妻:即使名剑被埋(丰狱埋剑),终会重现光芒(紫气)。相信他们就像干将莫邪宝剑,终会重逢,命运不能将他们毁灭。
- 最后誓言:活着要一起过平淡生活(鹿车是平民小车),死后也要共乘仙车(云骖)同行。

诗歌魅力:
1. 现实与神话交织:把狱中苦难比作"虎穴""魑魅",用宝剑传说表达希望,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
2. 对比强烈:年轻时的不知珍惜与现在的深切愧疚,自由飞鸟与受困的自己,形成情感冲击。
3. 柔情与刚毅并存:既有"泪重缄"的细腻,又有"造化焉能歼"的倔强,展现丈夫的复杂心境。
4. 生死相许的浪漫:最后"生当挽鹿车,死当驾云骖"的承诺,比简单说"永远爱你"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