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

长淮一道入沧溟,滚滚黄流若建瓴。
回首故乡何处是,春风多少短长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淮河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直白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景:第一句用"一道入沧溟"形容淮河像一条银线汇入大海,突出河流的绵长壮阔;第二句"滚滚黄流若建瓴"用倾斜的水瓶比喻湍急浑浊的河水,让人仿佛听到哗哗水声,看到翻涌的浪花。这两句通过动态描写,把淮河的汹涌气势生动展现出来。

后两句抒情:第三句突然转折,诗人回望来路,却发现故乡早已消失在视野中;最后一句用"短长亭"(古代路边的休息亭)暗示自己漂泊的距离,春风中这些亭台更勾起思乡之情。这里的"多少"二字特别巧妙,既写亭子数量之多,也暗含了离愁之深。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对比手法:前两句的壮阔河景与后两句的细腻乡愁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更能体会诗人面对浩荡江河时涌起的孤独感。就像我们站在陌生城市的高楼间,越是看到繁华景象,越容易想起家乡的温暖。这种人类共通的情感,正是这首诗历经百年仍能引起共鸣的原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