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偶成(壬寅)

九日素秋晴,霜容淡倍明。
香孤知菊傲,寒逼觉衣轻。
萧瑟茱萸佩,踌躇鸿雁声!
不愁吹帽落,华发故多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的秋日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联“九日素秋晴,霜容淡倍明”点明了时间——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天气晴朗,秋霜让景色显得更加清透。这里用“素秋”形容纯净的秋天,“霜容”则赋予秋景一种冷峻的美感。

颔联“香孤知菊傲,寒逼觉衣轻”写菊花在秋寒中独自绽放的傲骨,同时通过“寒逼”和“衣轻”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秋意的清冷。菊花常象征高洁,这里也暗含诗人对品格的追求。

颈联“萧瑟茱萸佩,踌躇鸿雁声”提到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但用“萧瑟”形容,暗示一丝寂寥;鸿雁的鸣叫“踌躇”,仿佛也在犹豫徘徊。这两句通过景物传递出诗人复杂的心绪。

尾联“不愁吹帽落,华发故多情”最有趣:诗人说不用担心秋风吹落帽子(暗用“孟嘉落帽”典故),因为白发已显,反倒更添深情。这里既有对年华老去的坦然,也有对生命经历的珍视。

全诗以秋景为背景,将节日习俗、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语言清新却意味深长。诗人通过菊花、茱萸、鸿雁等意象,既写出了秋天的典型特征,又寄托了自己的情怀,尤其尾联在幽默中透露出豁达,让整首诗在清冷中带着温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