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观察(清任)赴四川同知任
古槐连理阴初绿(礼部后堂庭有槐连理明朝植也),我始逢君偕署牍。
春长风暖笑谈馀,身若停鸾面如玉。
旄麾忽去暮堂空,叶落霜初森似束。
使君行部向穷山,吏议丛轻俄折轴。
全家安否托江湖,罢俸如何饱饘粥。
君还京国足如蓬,我老尘车耳生木。
浮生托迹皆偶尔,往事回头嗟梦速。
喜君容貌愈充然,有道何尝惊宠辱。
亦知杰士不长閒,所惜欢情犹未足。
竟作西南半刺官,终起休明九州牧。
小蠢沈黎兵欲销,大餔成都酒应熟。
不须别绪道酸悽,好与疲氓作膏沐。
春长风暖笑谈馀,身若停鸾面如玉。
旄麾忽去暮堂空,叶落霜初森似束。
使君行部向穷山,吏议丛轻俄折轴。
全家安否托江湖,罢俸如何饱饘粥。
君还京国足如蓬,我老尘车耳生木。
浮生托迹皆偶尔,往事回头嗟梦速。
喜君容貌愈充然,有道何尝惊宠辱。
亦知杰士不长閒,所惜欢情犹未足。
竟作西南半刺官,终起休明九州牧。
小蠢沈黎兵欲销,大餔成都酒应熟。
不须别绪道酸悽,好与疲氓作膏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沈清任去四川任职时写的,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回忆两人初识的场景:在礼部衙门的老槐树下(槐树象征官场),春光明媚中相遇,形容好友风度翩翩如停驻的鸾鸟(古代祥瑞之鸟),面容如玉。这里用美好的自然景象烘托纯真友谊。
突然转折写离别:旗帜远去,衙门空荡,用"叶落霜初"的萧瑟景象暗示分离的伤感。接着写好友仕途坎坷——被派往偏远山区,又遭遇官场非议("吏议丛轻"指小人议论),甚至一度被停发俸禄,全家生活困顿。
中间抒发人生感悟:用"耳生木"(耳朵麻木)表达自己年老迟钝,感叹人生聚散如梦境般匆匆。但欣慰地发现好友心态超然("有道何尝惊宠辱"),不因官场得失影响心境。
最后转为鼓励:虽然只是去当地方小官("半刺官"),但终将成大器("九州牧"指封疆大吏)。用四川的特产(酒)和安定的边疆("兵欲销"指战事平息)来宽慰友人,叮嘱他不必伤感,要好好为百姓做事("作膏沐"比喻造福民众)。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槐树、鸾鸟等意象让官场友谊显得高雅
2. 通过春景与秋景的对比,巧妙表现相聚与分离
3. 把仕途坎坷写得含蓄(折轴=车轴断裂比喻仕途挫折)
4. 最后升华格局,超越个人离愁,寄托为民请愿的理想
最动人的是那句"浮生托迹皆偶尔",道出人生际遇的偶然性,但又在无常中坚守着对友情和理想的执着。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