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魏凝叔惠贻易堂诸子文集

文章气节古一之,立言岂是脩曼辞。
扬雄美新入文选,萧统无识徒贻嗤。
唐宋以来文匠八,门奥各出推导师。
柳州躁进荆公执,尚于大义无瑕疵。
皇初希直实巨手,崆峒南城老笔披。
荆川遵岩与熙甫,沿溯均出欧曾规。
弇州才大一时杰,此后作者谁能追。
西涯诗文败娿匼,当时正论多诋諆。
奈何谈者好轩轾,一祢一祧任意为。
未闻身名已瓦裂,能立坛坫持旌麾。
易堂风节吾所畏,文笔贾勇相切劘。
翠微峰前鱼鸟乐,碧桃红蕖烂漫姿。
观彼论撰颇英鸷,起衰振靡实有期。
我亦永怀不朽业,志大力小空逶迤。
两目眵昏足尚健,欲向勺庭捧盘匜。
安得插翅堕尔前,黄绦青鞋白接㒿。
离经酌史无晨夕,同斸茯苓松下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对宁都易堂学派文集的赞美和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能立坛坫持旌麾"):
诗人首先批评了那些没有气节的文人,比如汉代扬雄写《剧秦美新》讨好王莽,南朝萧统编《文选》时缺乏判断力。接着点评唐宋八大家,认为柳宗元太急躁、王安石太固执,但总体上没有大问题。然后称赞明代方孝孺(希直)、李梦阳(崆峒)、罗玘(南城)等文章大家,特别推崇归有光(熙甫)等人继承了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最后批评李东阳(西涯)诗文浮华,感叹后人评价文人时常常主观随意。

第二部分("易堂风节吾所畏"到"起衰振靡实有期"):
这是全诗核心,热情赞美易堂学派。诗人敬佩他们的气节和文笔,描写翠微峰的美景衬托他们的高洁品格,认为他们的文章气势雄健,有望振兴衰败的文风。

第三部分(最后十句):
诗人表达自己的文学抱负,虽然志向远大但能力有限。他渴望亲自去拜访易堂学者,带着简单行装(黄绦青鞋白接㒿),与他们朝夕研讨经典,一起过清雅的隐居生活(挖茯苓、松树下做饭)。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展现了清代文人对气节与文章并重的追求
2. 用对比手法突出易堂学派的可贵
3. 结尾的想象画面生动有趣,让读者感受到文人雅士的理想生活
4. 语言虽用典故但情感真挚,既有文学批评又有个人抒情

诗人通过评论历代文人、赞美当代学者,最终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文风和学术生活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