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五 (丙辰)
乩仙降沪市,涉江往观之。
社公忽关白,灵真当涖斯。
须臾称洞宾,字如风雨驰。
笛声吹江城,一字已小奇。
泪尽为苍生,六言次犹疑。
坤乾妙用韵,咨嗟还涕洟。
将亡听于神,我意不欲为。
哦诗三太息,回仙良吾师。
社公忽关白,灵真当涖斯。
须臾称洞宾,字如风雨驰。
笛声吹江城,一字已小奇。
泪尽为苍生,六言次犹疑。
坤乾妙用韵,咨嗟还涕洟。
将亡听于神,我意不欲为。
哦诗三太息,回仙良吾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丙辰年(1916年)遇到的一次神奇经历。他用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记录了自己对乱世苍生的忧虑。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遇见神仙(前6句):作者听说有神仙降临上海,特意过江去看。当地土地神突然通报说真神仙要来了,不一会儿神仙自称是吕洞宾(八仙之一),写的字快得像风雨一样。笛声传遍江城,写的第一个字就让人感到惊奇。
2. 神仙显灵(中间6句):神仙写的内容让在场百姓感动流泪,其中六言诗句尤其令人深思。诗句用天地变化的韵律写成,读着读着大家都忍不住叹息哭泣。
3. 作者的态度(最后4句):当时社会流行"国家将亡听命于神"的说法,但作者明确表示不认同这种做法。他通过写诗表达复杂心情,认为吕洞宾这样的神仙才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风雨驰"形容写字快,"笛声吹江城"营造仙气氛围
- "泪尽为苍生"体现神仙对百姓的悲悯
- 最后表明反对迷信的立场,在乱世中保持清醒
全诗通过一次奇遇,反映了民国初年社会动荡中人们既渴望超自然力量救助,又需要理性思考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