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带子歌为乔孝廉(崇烈)赋(壬午)

水带子,环外虚其中。
九州以内制器不及此,得非来自日本东。
刮磨者匠髹者工,惟智创物变乃通。
置之两腋下,络颈双青緵。
中流踏浪如御风,过涉不愁灭顶凶。
胜壶千金樽五石,溺人一笑可以生我躬。
乔生手携是物访我梅会里,自言来自射陂水。
黄梅时雨水稽天,甓社湖流人罢市。
无朝无暮虑覆舟,且喜今朝得到此。
挂之驼钩壁上悬,与论往事增凄然。
初闻淮南减水坝,开设天子谓是一坝一口决。
俄而佥谋滋异同,尔考直前奏事真剀切。
迄今黄流泛滥轸,帝情雁户岂得安其生。
桃花春水纵不发,河堤使者毋遽誇平成。
吁嗟乎,河伯不仁亦无害,准备家家蓄水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水带子"的救生工具,以及它背后反映的民生疾苦。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可以生我躬"): 用大白话介绍水带子——这个救生圈一样的东西中间是空的,当时中国还不会做,可能是从日本传来的。系在腋下能让人在水里浮起来,比贵重的酒壶有用多了,关键时刻能救命。这里用生活化的比喻,把救生工具说得生动有趣。

第二部分("乔生手携"到"增凄然"): 通过乔孝廉的亲身经历,讲洪水灾害。乔生带着水带子逃难而来,说老家射陂发大水,湖水淹了集市,人们整天担心翻船。这段用"黄梅时雨""湖流人罢市"等具体场景,让读者感受到灾情的严重。

第三部分("初闻淮南"到最后): 笔锋一转,批评治水官员的失职。先说朝廷治水决策反复无常,再直指治河官员虚报成绩("河堤使者毋遽誇平成")。最后发出感叹:河神发怒不可怕,可怕的是官府不作为,老百姓只能自己准备水带子保命。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1. 用一个小物件切入,带出大主题,像现在"以小见大"的报道手法 2. 对比手法鲜明:救生工具的实用 vs 官员的虚浮,百姓的自救 vs 官府的无能 3. 语言既有生活气息(比如"置之两腋下"),又有深刻讽刺("河伯不仁亦无害") 4. 反映的现实问题至今仍有共鸣——天灾不可怕,人祸才致命

全诗看似在说救生工具,实则揭露官僚主义害民,这种"说家常话,讲天下事"的写法,让深刻的批判显得平易近人。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