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山中特有的宁静与生机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中的景与意。
首句“山鸟纷纷不计名”,诗人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山间清晨景象。清晨时分,山里的鸟儿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它们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在互相招引,却又不知道对方的叫声属于哪种鸟。这种热闹而纷杂的鸟鸣声,为山间平添了几分生机。
次句“晓来聒聒弄新晴”,进一步描述了鸟儿们在清晨晴朗天气下欢快鸣叫的情景。这里的“聒聒”形容鸟鸣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诗人用“弄新晴”三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了在明媚阳光下的山林,仿佛一切都在散发着愉悦的气息。
后两句“山人不识虞庭乐,疑是箫韶奏九成”,这里“山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是一位隐居山林的居士。诗人说,自己并不了解古代传说中的虞舜之庭上所奏的乐曲,还以为这些鸟儿的鸣叫如同古代帝王所奏的、代表最高雅音乐的“箫韶”呢。通过这样的联想,诗人不仅赞美了山中鸟鸣的美妙,也借用了古代乐曲的意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奇妙之音的向往和赞叹。
综合来看,这首诗以清晨山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联想,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动人和诗人心中对美好音乐的向往。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