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 其十三 袯襫

采采霜露下,披披烟雨中。
蒲茅(张本作茅蒲)以为友,短褐相与同。
勿妒市门人,绮纨被奴僮。
当惭边城戍(原作戊,据张本改),擐甲徂春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的朴素生活,同时暗含对社会不公的讽刺。

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写农民劳作场景:农民在霜露中、烟雨里辛勤采摘(采茶或收割作物),身上只穿着简陋的茅草蓑衣和粗布短袄。这里"蒲茅为友"的比喻很生动,把防雨的蓑衣说成是陪伴自己的朋友,透露出农民与自然相依为命的生存状态。

后四句笔锋一转,通过两组对比表达不满:先讽刺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富贵人家(市门人),他们的奴仆都穿得比农民好;再替边疆战士鸣不平,他们一年到头穿着铠甲戍边,处境比农民更艰苦。诗人用"勿妒""当惭"这样的词,表面是劝农民不要羡慕富人,实际暗指社会分配的不合理。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平实中见深刻的笔调。不用华丽辞藻,就像用锄头挖地一样,每句都结结实实地戳中社会现实。农民、富人、士兵三种人的生存对比,构成了一幅宋代社会的真实画卷,让人看到光鲜朝代背后的民生艰辛。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