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山阴

夜发山阴棹,翻思旧日经。
雁空闻镜水,雨自湿兰亭。
孤烛帆前闇,千峰梦里青。
客怀牢落甚,黰鬓欲星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夜过山阴》描写了诗人夜晚乘船经过山阴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漂泊的孤独。

逐句解析:

1. “夜发山阴棹,翻思旧日经。”
诗人夜晚乘船从山阴出发,不禁想起过去在这里的经历。开篇就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引出回忆。

2. “雁空闻镜水,雨自湿兰亭。”
诗人听到空中大雁的鸣叫,看到水面如镜般平静,雨水打湿了兰亭(王羲之曾在此写下《兰亭集序》,象征文人雅集之地)。这里用“镜水”和“兰亭”两个意象,既写景又暗含对过去文人雅士生活的追忆。

3. “孤烛帆前闇,千峰梦里青。”
船帆前只有一盏孤灯,显得格外昏暗;远处的山峰在梦中依然青翠。这两句通过对比孤灯与青山,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或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

4. “客怀牢落甚,黰鬓欲星星。”
诗人的客居情怀非常失落,黑发中已隐约可见白发(“黰鬓”指黑发,“星星”指白发)。结尾直接抒发情感,表达了年华老去、漂泊无依的愁绪。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行船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雁鸣、雨湿兰亭、孤灯、青山)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回忆、孤独、衰老),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现实的孤寂。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时光流逝的无奈。

魅力所在:
- 画面感强: 如“雁空闻镜水”让人仿佛听到雁鸣、看到平静的水面。
- 情感真挚: 诗人不掩饰自己的孤独和衰老,容易引起共鸣。
- 用典自然: “兰亭”暗含文化典故,但不晦涩,增添了诗意。

整首诗像一幅水墨画,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夜行的孤寂与怀旧之情,读来令人回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