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亲友去庐山游玩的情景,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亲友的不舍。
首联"一片孤帆江上开,去年曾此独登台"用孤帆的形象引出离别,同时带出去年自己独自登台的回忆,形成今昔对比。一个"孤"字既写景又抒情,暗示了离别的孤单。
颔联"青山共指将斜月,红烛难消欲别杯"写送别时的场景:他们一起遥指青山和即将西沉的月亮,在烛光下举杯话别,却难以消除离愁。红烛与斜月的意象组合,既点明送别时间(傍晚到夜间),又烘托出缠绵的离情。
颈联"彭泽秋光重九后,鄱湖云物二孤来"想象亲友将看到的庐山秋景:彭泽(庐山附近)的重阳节后秋色,鄱阳湖上的云雾缭绕,以及湖中的大孤山、小孤山。用两地特色风景串联起行程路线。
尾联"蒲亭我昔留题句,君到为余扫碧苔"最为深情:作者说自己曾在庐山的蒲亭题诗,请亲友到了之后,替自己拂去诗句上生长的青苔。这个细节既表达了对旧游之地的牵挂,又暗含"请代我重游故地"的嘱托,将思念之情寄托在具体的行动上。
全诗以"送别"为主线,既有眼前分别的不舍,又有对去年独游的回忆,还包含对亲友旅程的想象,最后落笔于一个温情的请求,情感层层递进。诗人善用"孤帆""斜月""红烛""碧苔"等意象,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感的画面,让读者能直观体会到那份深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