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清水岩》用浅白的语言描绘了一处清澈纯净的山泉佛寺,通过对比和联想,传递出超脱世俗的禅意。
诗歌开头用提问引起好奇:山里的泉水本来就是清澈的,为什么这座寺庙要特意取名"清水岩"呢?接着给出答案:因为这里的泉水从源头就是纯净的,不像普通溪流容易混入泥沙变得浑浊。这里用"澄不滓"(清澈无杂质)和"浊旋生"(很快变浑浊)的对比,突出泉水特质的珍贵。
第五六句继续强化这种纯净:泉水不沾染世俗的污垢,既能滋养诗人的心灵("沁诗脾"),又能洗涤尘世的烦恼("濯缨"典故出自《楚辞》,比喻超脱俗世)。最后两句将意境升华:建议在这里开凿一个水池供人取用净水,让修行者的心境像明月倒映在水中那样空灵透澈。
全诗通过"清水"这一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修行者追求的心灵境界——像不染尘埃的山泉般纯粹,像皓月当空般明朗。语言清新自然,比喻贴切,让读者在感受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超然物外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