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题三岩》表达的是诗人放下官场生活、归隐山林后的心境,以及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飘然投绂卧云林,一片平生铁石心”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潇洒地辞去官职(“投绂”指解下官印的丝带),隐居山林。他说自己一直有一颗坚定的心(“铁石心”),暗示归隐是深思熟虑的选择,而非一时冲动。
颔联“不是遗文能动我,谁令吊古便沾襟”写诗人被前人的文字打动,感怀历史时不禁落泪。这里透露出他对文化的敬重,以及内心柔软的一面——看似铁石心肠,实则情感丰富。
颈联“身同逝水几寒暑,名在空山无古今”是哲理思考:人的生命像流水一样短暂(“几寒暑”指几年光阴),但精神却能超越时间(“无古今”)。诗人将个人命运与永恒的自然对比,凸显豁达。
尾联“仰止高风琴床下,还教三叹薄朝簪”最有趣:诗人在山间弹琴时,仰慕前贤的高尚品格(“仰止”是敬仰之意),忍不住多次感叹官场荣华(“朝簪”象征官职)的微不足道。这里的“三叹”既是 literal(三次叹息),也暗含《论语》中“三叹”的典故,表达深刻感慨。
全诗魅力在于:
1. 矛盾的美感——铁石心与落泪、短暂生命与永恒名声形成张力;
2. 生活化的哲理——通过弹琴、看山水等日常场景传递深刻思考;
3. 反叛精神——表面写隐居的平静,实则暗含对功名的否定,有种“老子不陪你们玩了”的潇洒。
黄登
黄登,字瀛父,号南溪,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理宗绍定间知仙游县,迁通判南剑州。有《适意集》,已佚。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三、三五。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