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一座古老禅寺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节传递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联"寺置萧梁曾识少,今朝藓磴始经过"点明这座寺庙建于南朝萧梁时期,历史悠久,但如今已鲜为人知。诗人初次踏着长满青苔的石阶来访,暗示这里已被岁月遗忘。
中间两联用四组对比鲜明的画面展现禅寺现状:
1. "天低落日江湖远"展现开阔远景,落日余晖中江湖显得格外遥远
2. "烟冷风清竹树多"描写近景,清冷的雾气中竹林随风摇曳
3. "虫引翠禽行坏屋"写动物活动,小鸟追着虫子飞过破败的房屋
4. "马惊白犬吠悬萝"记录偶发事件,受惊的马匹引得白狗对着垂挂的藤蔓吠叫
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荒凉中带着生机的禅寺图景,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生活气息。
尾联"一僧九十形容古,岩下逢予忽浩歌"是全诗亮点:一位九十高龄的老僧突然从岩石下现身,对着诗人放声高歌。这个意外相遇的瞬间,打破了禅寺的寂静,也暗示着即使在这样的荒僻之地,依然存在着鲜活的生命力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空间(远与近)、时间(古老与当下)、动静(寂静与突发)的多重对比,展现了历史遗迹中蕴含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变迁的深刻感悟。老僧的浩歌尤其耐人寻味,既是对沧桑历史的回应,也是对生命热情的礼赞。
张弋
张弋,旧名奕(或作亦),字彦发,一字韩伯,号无隅翁,祖籍河阳(今河南孟县)。不喜为举子学,专意于诗,与戴复古、赵师秀等多有酬唱。曾入许定夫幕,欲命拜官,不受。后死于建业(《贵耳集》卷上)。有《秋江烟草》一卷。事见本集末附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丁煜《秋江烟草跋》。张弋诗,以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秋江烟草》为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