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元鼎钱塘怀古韵(三叠体)
向来钱塘歌舞地,绣鞍玉勒鸣金辔,风络柳丝莺织翠。
春风一曲杜韦娘,梨花窈窕歌霓裳,落花缓步弓鞋香。
千金买笑正踟蹰,回首烟浪翻五湖,禾黍伤心周大夫。
韶声变作笳声长,逋梅苏柳何凄凉,夜半呼天热中肠。
但见燕麦摇春风,富贵荣华一梦中,无言咄咄谩书空。
吴越青山落照里,铜驼陌上栖荆杞,翻思往事徒血指。
花兮对人花转羞,人兮对花人转愁,花老无香人白头(以上《柴氏四隐集》卷二)。
春风一曲杜韦娘,梨花窈窕歌霓裳,落花缓步弓鞋香。
千金买笑正踟蹰,回首烟浪翻五湖,禾黍伤心周大夫。
韶声变作笳声长,逋梅苏柳何凄凉,夜半呼天热中肠。
但见燕麦摇春风,富贵荣华一梦中,无言咄咄谩书空。
吴越青山落照里,铜驼陌上栖荆杞,翻思往事徒血指。
花兮对人花转羞,人兮对花人转愁,花老无香人白头(以上《柴氏四隐集》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杭州(钱塘)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繁华逝去的伤感。全诗用三组押韵的句子(三叠体)层层递进,像电影镜头一样带我们看三个层次的画面:
1. 曾经的纸醉金迷
开篇用"绣鞍玉勒""梨花窈窕"等华丽辞藻,描绘南宋时杭州的奢靡景象:贵族骑着装饰珠宝的马匹游春,歌女唱着《杜韦娘》这样的流行曲,满地落花都带着脂粉香。但"千金买笑"这句突然转折——人们还在挥金如土时,亡国的危机("烟浪翻五湖")已悄然逼近。
2. 如今的荒凉破败
中段笔锋陡转:原本的歌舞变成了胡笳声(暗示异族统治),苏轼林逋笔下的梅柳失去灵性,夜半只能痛苦呼天。春风中摇曳的野燕麦,与当年牡丹芍药的御花园形成残酷对比,印证了"富贵荣华一梦中"的真理。
3. 永恒的惆怅
结尾把镜头拉远:吴越的青山依旧,但城市街道(铜驼陌)已长满荆棘。最动人的是"人花相对"的描写——凋谢的花羞于见人,愁苦的人不敢看花,这种双向的尴尬,比直接写"国破家亡"更令人心碎。
全诗最厉害的是用"声音"串联时空:从春风曲→胡笳声→无声叹息;用"植物"象征兴衰:宫柳→野燕麦→荆棘。最后人与花互相映衬的镜头,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交织,比单纯怀古更有冲击力。
柴随亨
柴随亨(一二二○~?),字刚中,号瞻岵居士,江山(今属浙江)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七(《宝祐四年登科录》)。曾知建昌军。宋亡,与兄望、弟元亨、元彪俱隐于榉林九磜之间,世称‘柴氏四隐’。著作已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搜辑遗稿,编为《柴氏四隐集》。事见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柴随亨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为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