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宫

回合烟光叠翠屏,东南山水此为灵。
莺花春学蓬瀛境,楼阁夜干牛斗星。
古桧森罗烧药灶,彩云飘洒聚仙亭。
辽天俯近归期鹤,澥谷旁连骇巨溟。
紫陌红尘无一点。绿毛仙骨有千龄。
当时听法谈玄者,环佩锵锵拱上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洞霄宫》以描述一处美丽的山水胜景为主,同时融入了一些神话和玄妙的元素,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接下来,我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回合烟光叠翠屏”,描述了山间的景色,山峰环绕,烟光袅袅,仿佛是一块翠绿的屏风。接着,“东南山水此为灵”,表达了这里是东南地区的山水精华所在。

“莺花春学蓬瀛境”,诗人用莺歌花开的春天来比喻这里如同仙境一般。而“楼阁夜干牛斗星”,则描述了夜晚的楼阁与天上的牛宿、斗宿交相辉映,显得非常美丽。

接下来的句子中,“古桧森罗烧药灶”暗示了这里可能有道家炼丹的传统,而“彩云飘洒聚仙亭”则更加明确地表达了这里是神仙聚会的地方。

在诗的后半部分,“辽天俯近归期鹤”描述了仙鹤在天空飞翔的景象,暗示了这里的宁静和超脱尘世。“澥谷旁连骇巨溟”则展示了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色。

诗人接着写道:“紫陌红尘无一点,绿毛仙骨有千龄。”这里用红尘与仙骨的对比,强调了这里的超凡脱俗,红尘世俗在这里一点也没有,而仙人的骨骼却可千年不朽。

最后一句“当时听法谈玄者,环佩锵锵拱上清”,描绘了古代那些修炼的人在这里谈论玄妙的道理,他们的环佩之声环绕在洞天之上。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融入了神话和玄妙的元素,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陈尧叟

陈尧叟(961年—1017年5月10日),字唐夫,阆州阆中人,北宋宰相,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太子太师陈尧佐、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长兄。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状元,与弟陈尧佐同科,又与父亲同日获赐绯衣,历官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升任同平章事、枢密使。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因病改授右仆射、知河阳军。天禧元年(1017年),陈尧叟去世,年五十七。真宗废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文忠”。著有《监牧议》、《请盟录》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