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登州(今山东蓬莱)一带的民间生活图景,充满烟火气和地方特色。
前四句写登州的地理位置和百姓生计:往南可通江浙沿海(楚越),往北连接辽东半岛。当地小商贩轻装渡海做买卖,剩余的劳动力则上山开荒种地——短短几句就勾勒出沿海人民"靠海吃海,靠山吃山"的生存智慧。
五六句用两个生动的细节:渔民家门口挂着晒网的羽毛("綄羽"),逢年过节人们就盼着亲人带着佩刀("刀镮"指刀柄的圆环)从海上平安归来。这两个画面既展现了渔村特色,又暗含对出海亲人的牵挂。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这里还保留着唐代般的淳朴民风,虽然生活简朴,但到了年末农闲时节,人们却能享受难得的清闲。全诗像一组生活速写,既有"小贾跨海""余丁垦山"的动态场景,又有"挂网羽""望刀环"的静态特写,最后落在"岁晚闲"的悠然余韵上,让人看到古代沿海百姓既艰辛又自足的生活状态。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