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少蓉表侄病革,张孺人服毒先片刻卒。伤哉!作诗哀之

华生早世良可惜,自来不寿皆寂寂。
少妇侍疾辛勤历,力尽服毒乘人隙。
默然不语僵床侧,一日双棺动人魄。
堂前有姒承欢色,膝下无儿手易撇。
剔目割耳事非逆,二尸同穴明心迹。
应死即死无娇饰,未亡先亡真令德。
古来不辱有所迫,今见从容性命革。
亲朋哀辞多惨戚,伤哉目见尤难释。
君家节孝本赫奕,廿龄夫妇贞石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殉情故事,用白描手法展现了封建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先交代背景:华家年轻男子病重将死("病革"指病危),他的妻子张氏在丈夫断气前服毒自杀。诗人用"一日双棺"这个触目惊心的画面,突出事件的震撼性。

2. 中间详细描写张氏自杀的细节:
- 她长期照顾丈夫耗尽心力("侍疾辛勤历")
- 选择无人时安静自杀("乘人隙"),死后还保持侍疾姿势("僵床侧")
- 诗中特别强调她没有孩子("膝下无儿"),暗示这是她能决绝赴死的原因之一
- 用历史典故("剔目割耳"指古代烈妇自残明志)来类比,称赞她以死明志的刚烈

3. 最后升华主题:
- 对比古今("古来...今见..."),突出张氏从容赴死的罕见
- 结尾点明这个家族素有节孝传统("君家节孝"),暗示悲剧背后的礼教压迫
- "廿龄夫妇"暗示这对夫妻才二十多岁,更显命运残酷

诗人通过这个悲剧,既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也隐晦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全诗语言质朴但情感浓烈,通过具体场景(如双棺并置、僵卧床侧)产生强烈冲击力,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殉节"背后的血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