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草虫画作,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画师女儿的精湛技艺。
前两句"笔端春草已如生,点缀虫沙更未停"说画家笔下的春草已经像真的一样鲜活,而她在画中添加昆虫的动作还没有停下。"如生"二字直接点出画作的逼真程度,让人仿佛看到画家正在专注创作的样子。
后两句"浅著鹅黄作蝴蝶,深将猩血染蜻蜓"具体描写了画中的细节:用淡淡的鹅黄色画蝴蝶,用浓重的猩红色画蜻蜓。这里通过"浅"和"深"的对比,以及"鹅黄"与"猩血"这两种鲜艳色彩的运用,不仅展现了画作的绚丽多彩,更突出了画家对色彩的精妙把握。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用文字"作画",通过"春草"、"虫沙"、"蝴蝶"、"蜻蜓"等意象,配合"鹅黄"、"猩血"等色彩词,在读者脑海中构建出一幅生动的草虫图。诗人没有直接夸赞画技如何高超,而是通过具体描绘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幅画的精妙之处,这种含蓄的赞美方式反而更有说服力。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