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即事

轻寒时节牡丹开,叶底青青又见梅。
门外数枝杨柳薄,一春莺燕不曾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通过几种典型植物的状态,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寂寥感。

前两句写牡丹在微寒中开放,梅树叶子底下又冒出了新芽。这里用牡丹和梅这两种代表不同季节的花同框出现,形成一种时间错位感——本该在早春开放的梅花,到了晚春还在萌发新芽,而牡丹本应独占春末风光,却和梅花"同台演出"。

后两句笔锋转到门外:几枝杨柳显得稀疏单薄,整个春天都没有莺燕光顾。这里用"杨柳薄"的视觉形象和"莺燕不来"的听觉空缺,共同营造出冷清的氛围。特别是"一春"这个时间跨度,暗示这种寂静持续了整个春季。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表面写的是晚春花草,实则通过植物反常的生长状态和缺失的鸟鸣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以及某种期待落空的怅惘。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突然发现某个重要的人不在画面中那种微妙的失落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选择都暗含情绪,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郑起

宋人,字孟隆。五代时登进士第。后周恭帝初,累官殿中侍御史。宋太祖乾德初,掌泗州市征,负才倨傲,多所讥诋。刺史张延范衔之,密奏其嗜酒废职,出为河西令。后不愿迁徙,自烙其足,成疾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