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无著
萧萧玉涧翁,韵调实瑰朗。
怀人修文去,音尘生逸想。
岂唯招重客,我庐亦时枉。
徽轸发妙言,幽园复清旷。
飘忽下岩隈,岁月驶两桨。
寒蝉久停号,新禽哢佳响。
去者念履綦,方来惊蕙帐。
伊予厌嚣尘,绝壑期自放。
从君割半峰,披云同矫掌。
怀人修文去,音尘生逸想。
岂唯招重客,我庐亦时枉。
徽轸发妙言,幽园复清旷。
飘忽下岩隈,岁月驶两桨。
寒蝉久停号,新禽哢佳响。
去者念履綦,方来惊蕙帐。
伊予厌嚣尘,绝壑期自放。
从君割半峰,披云同矫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赠无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情趣和诗人对清净自然的向往,整体氛围宁静悠远,充满禅意。
开头四句写隐士的居所环境:清澈的溪涧边住着一位白发老翁("玉涧翁"),他的气度风采高雅不凡。这位隐士远离尘世去修身养性("修文"),只留下令人遐想的超凡气质。
中间八句展现诗人与隐士的交往:隐士不仅吸引高雅的访客,也常光顾诗人的草庐。他们在幽静的园中弹琴清谈("徽轸"指琴),享受远离喧嚣的时光。时间如流水般匆匆("岁月驶两桨"),在隐居处能听到寒蝉停鸣、新鸟啼叫的自然之声。
最后六句表达诗人的向往:过往的足迹令人怀念,新来的访客惊动了隐士的蕙帐(代指隐居处)。诗人直言自己厌倦尘世纷扰("嚣尘"),渴望像隐士一样在深山幽谷中("绝壑")获得心灵自由。最后以浪漫的想象作结:希望能与隐士共享半座山峰,一起拨开云霞,像仙人般携手遨游。
全诗通过清幽的自然意象(溪涧、寒蝉、新禽)和隐逸的生活场景(琴音、蕙帐、云峰),传递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渴望。诗人用"割半峰""披云"等夸张想象,将这种向往表现得既真实又充满诗意。